通知公告
外省資訊
本文小編將為大家介紹2023年成都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承人申報條件、材料要求等內容,詳情如下,看完之后如果還有疑問,或是想要了解更多內容,可以直接致電咨詢,政策小編在線解答。
免費咨詢熱線:15656026970(可加V),11年專業科技企業一站式服務研究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規范成都市級非
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及代表性傳承人的申報與評定工作,鼓勵和支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傳承、傳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的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非物質文化遺產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并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包括:
(一)傳統口頭文學以及作為其載體的語言;
(二)傳統美術、書法、音樂、舞蹈、戲劇、曲藝和雜技;
(三)傳統技藝、醫藥和歷法;
(四)傳統禮儀、節慶等民俗;
(五)傳統體育和游藝;
(六)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
第三條 成都市建立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將我市轄區內體現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具有歷史、文化、藝術、科學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名錄予以保護,并可以對批準公布的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認定代表性傳承人。
第四條 成都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以及代表性傳承人的申報受理和評審工作由成都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具體組織實施。
第二章 成都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申報與評定
第五條 成都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申報項目,應是具有突出價值的民間傳統文化表現形式或文化空間;或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具有典型意義;或在歷史、文學、藝術、科學等方面具有重要價值。
具體評審標準如下:
(一)具有展現中華民族文化創造力的突出價值;
(二)扎根于相關社區的文化傳統,世代相傳,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
(三)具有促進中華民族文化認同、增強社會凝聚力、增進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的作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
(四)出色地運用傳統工藝和技能,體現出高超的水平;
(五)具有見證中華民族活的文化傳統的獨特價值;
(六)對維系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承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因社會變革或缺乏保護措施而面臨消失的危險。第六條 申報項目須提出切實可行的十年保護計劃,并承諾采取相應的具體措施,進行切實保護。這些措施主要包括:
(一)建檔:通過搜集、記錄、分類、編目等方式,為申報項目建立完整的檔案;
(二)保存:用文字、錄音、錄像、數字化多媒體等手段,對保護對象進行真實、全面、系統的記錄,并積極搜集有關實物資料,選定有關機構妥善保存并合理利用;
(三)傳承:通過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等途徑,使該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后繼有人,能夠繼續作為活的文化傳統在相關社區尤其是青少年當中得到繼承和發揚;
(四)傳播:利用節日活動、展覽、觀摩、培訓、專業性研討等形式,通過大眾傳媒和互聯網的宣傳,加深公眾對該項遺產的了解和認識,促進社會共享;
(五)保護:采取切實可行的具體措施,以保證該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智力成果得到保存、傳承和發展,保護該項遺產的傳承人(團體)對其世代相傳的文化表現形式和文化空間所享有的權益,尤其要防止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誤解、歪曲或濫用。
第七條 公民、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可向所在行政轄區的區(市)縣級文化行政部門提出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申請,經審核批準進入區(市)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后,對符合成都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條件的,由受理的區(市)縣級文化行政部門逐級向成都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申報列入成都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市直屬單位可直接向市級文化主管部門申報。
第八條 申報主體為非申報項目傳承人(團體)的,申報主體
應獲得申報項目傳承人(團體)的授權。
第九條 申報時須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請報告:對申報項目名稱、申報者、申報目的和意
義進行簡要說明;
(二)項目申報書:對申報項目的歷史、現狀、價值和瀕危
狀況等進行說明;
(三)傳承情況:包括傳承范圍、傳承譜系、傳承人的技藝
水平、傳承活動的社會影響;
(四)保護計劃:對未來十年的保護目標、措施、步驟和管
理機制等進行說明;
(五)其他有助于說明申報項目的必要材料。
第十條 相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其形式和內涵在兩個以上地區均保持完整的,可以同時列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第十一條 市級文化主管部門根據本辦法第九條的規定,對申報材料進行審核,并將合格的申報材料交專家評審委員會進行評審。
第十二條 專家評審委員會下設10 個專家評審小組。專家評審委員會根據申報項目涉及的領域,指定相應的專家評審小組對申報項目進行初評,提出初評意見。
初評意見需經專家評審小組成員過半數通過。專家評審委員會對初評意見進行審議,提出審議意見。評審工作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
第十三條 成都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對擬列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項目予以公示,征求公眾意見,公示期20 天。
第十四條 成都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根據評審意見和公示結果,擬訂入選成都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單,經局際聯席會議審核同意后,上報成都市人民政府批準、公布。
第十五條 成都市不定期批準并公布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第十六條 對列入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項目,各級政府要給予相應支持。同時,申報主體必須履行其保護計劃中的各項承諾,按年度向同級文化主管部門提交實施情況報告。
第三章 成都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評定與管理
第十七條 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評定程序:
(一)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傳承人自愿向所在地縣級文化主管部門提出申請;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可以向所在地縣級文化主管部門推薦該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但應當征得被推薦人的同意。項目保護單位屬市直屬單位的,可以將推薦材料直接報送市級文化主管部門。
(二)縣級文化主管部門按照代表性傳承人的條件和標準向市級文化主管部門提出該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推薦名單。
(三)市級文化主管部門根據推薦材料和保護單位審核意見,組織專家評審委員會對推薦人選進行認真評議。
(四)市級文化主管部門將通過專家評審、社會公示、復核審批等環節,召開局際聯席會,審定成都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對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予以公布,頒發證書。
第十八條 申請人或被推薦人必須是成都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傳承人,并應符合下列條件:
(一)熟練掌握其傳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二)在特定領域內具有代表性,并在一定區域內具有較大
影響;
(三)積極開展傳承活動。
第十九條 具有以下情況的暫不確定為代表性傳承人:
(一)目前在該項目領域內有爭議的傳承人;
(二)喪失傳承能力、無法履行傳承義務的傳承人;
(三)群體性較強的項目,如民俗活動類項目,目前難以確定其代表性傳承人。
第二十條 成都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申請,必須提供以下申請材料:
(一)申請人或被推薦人的本人意愿及基本情況,包括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工作單位和職業、當前的工作和生活情況等;
(二)申請人或被推薦人在該項目領域的傳承譜系、學習與實踐經歷;
(三)申請人或被推薦人與同一地區的該項目領域其他傳承人相比的突出技藝、特色和個人成就;
(四)申請人或被推薦人擁有該項目傳承的相關資料、代表性實物照片等;
(五)其它有助于說明申請人或被推薦人情況的材料。
第二十一條 認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參照執行本本辦法有關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評審的規定,并上報成都市人民政府批準、公布。
第二十二條 成都市各級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以及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以多種方式對已經認定的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給予支持,主要有:
(一)提供必要的傳承場所;
(二)提供必要的經費資助其開展授徒、傳藝、交流等活動;
(三)支持其參與社會公益性活動;
(四)支持其開展傳承、傳播活動的其他措施。
第二十三條 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代表性傳承
人應當履行下列責任和義務:
(一) 認真開展傳承工作,無保留地傳授技藝,培養后繼
人才;
(二) 妥善保存相關的實物、資料;
(三) 在不違反保密制度與知識產權的前提下,向成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提供完整的項目操作程序、技術規范、原材料要求、技藝要領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配合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調查,為建立成都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檔案提供必要資料;
(四) 制定項目傳承計劃和具體目標任務,報成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備案;
(五) 努力從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產、創作,提供高質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作品及其智力成果;
(六) 積極參與展覽、演示、教育、研討、交流等活動;
(七)定期向成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提交項目傳承情況報告。
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無正當理由不履行前款規定義務的,文化主管部門將取消其代表性傳承人資格,重新認定該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喪失傳承能力的,文化主管部門將重新認定該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
第二十四條
已被國務院文化主管部門公布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和已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公布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自然為成都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本期的2023年成都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承人申報條件、材料要求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里啦,臥濤小編將持續為大家整理知識產權、軟件開發、商業計劃書、工商注冊、財稅規劃、可行性研究報告、股權設計、財稅等相關最新資訊內容,四川(成都市、自貢市、攀枝花市、瀘州市、德陽市、綿陽市、廣元市、遂寧市、內江市、樂山市、南充市、眉山市、宜賓市、廣安市、達州市、雅安市、巴中市、資陽市、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涼山彝族自治州)各地市企業均可提供免費咨詢服務!
歡迎隨時電話微信咨詢--15656026970 (可加V)!